百萬網友都在使用的愛料理 APP!

開啟手機相機掃描 QR Code,

探索 290,000+ 道食譜,收藏喜愛料理更方便!

愛料理 APP QR Code
蔡小咪
218 食譜 898 粉絲

韓式泡菜(整顆)

韓式泡菜(整顆)

描述

韓式泡菜一般在超市買都貴森森,趁著現在山東大白菜的產季來到,一大顆也不過是一百塊以內,不自己來做韓式辣泡菜,好像很浪費摳摳,做法並不難,只要等待3~4天時間讓泡菜發酵,再來就有韓式泡菜單吃~煮湯~熱炒~煎餅,天天可變化上桌。
一顆山東大白菜,我有比照外面超市買的,至少可以換算買約6~8份(一份約200元),是不是超划算的^^

食材

打泥材料
糯米漿
看全部食材 

步驟

  • 山東大白菜一顆,下刀十字一半,用手掰開成四等份,用水稍稍清洗過,再來逐葉塗抹上鹽巴,等待四個完成後,拿重物壓在大白菜上以利出水,每一小時翻動一下,壓約3小時~

    山東大白菜一顆,下刀十字一半,用手掰開成四等份,用水稍稍清洗過,再來逐葉塗抹上鹽巴,等待四個完成後,拿重物壓在大白菜上以利出水,每一小時翻動一下,壓約3小時~

  • 等待步驟1的時間,先來煮糯米糊和備泡菜調味的醬。先將水與糯米粉攪拌均勻,倒入小鍋,開小火不間斷一直攪拌至濃稠狀,即可熄火,倒入黑糖攪拌溶化,等待放涼~

    等待步驟1的時間,先來煮糯米糊和備泡菜調味的醬。先將水與糯米粉攪拌均勻,倒入小鍋,開小火不間斷一直攪拌至濃稠狀,即可熄火,倒入黑糖攪拌溶化,等待放涼~

  • 將需要用調理機打泥的材料準備好,放入調理機內打成泥~

    將需要用調理機打泥的材料準備好,放入調理機內打成泥~

  • 青蔥切小段,紅蘿蔔與白蘿蔔刨絲~

    切小段,紅蘿蔔白蘿蔔刨絲~

  • 拿一大盆,將步驟2~4的食材混合一起,加入辣椒粉與鹽,攪拌均勻~

    拿一大盆,將步驟2~4的食材混合一起,加入辣椒粉與鹽,攪拌均勻~

  • 將步驟1的大白菜,用一大盆冷開水逐葉漂洗過,去除多餘的鹽份,再來擠壓乾多餘的水份~

    將步驟1的大白菜,用一大盆冷開水逐葉漂洗過,去除多餘的鹽份,再來擠壓乾多餘的水份~

  • 拿一份大白菜放入醬料盆內,逐葉仔細塗抹上醬料,塗完四份為止~

    拿一份大白菜放入醬料盆內,逐葉仔細塗抹上醬料,塗完四份為止~

  • 將塗好醬料的泡菜,放入保鮮盒或陶甕內覆蓋密封好,放常溫陰涼處發酵2~3天(現在溫度平均16~20度),切記不要碰水份,以免泡菜變質~

    將塗好醬料的泡菜,放入保鮮盒或陶甕內覆蓋密封好,放常溫陰涼處發酵2~3天(現在溫度平均16~20度),切記不要碰水份,以免泡菜變質~

  • 第二天泡菜甕已出水份,開始發酵~

    第二天泡菜甕已出水份,開始發酵~

  • 第三天泡菜甕發酵的湯汁已呈現紅色,可以把泡菜甕由常溫移入冰箱改冷藏~

    第三天泡菜甕發酵的湯汁已呈現紅色,可以把泡菜甕由常溫移入冰箱改冷藏~

  • 第四天就可以享用囉~^^,泡菜醃漬時間越久,泡菜口感越軟,酸度越酸。

    第四天就可以享用囉~^^,泡菜醃漬時間越久,泡菜口感越軟,酸度越酸。

小撇步

1.如何判斷泡菜調味OK不OK,就是先拿步驟6的大白菜,撕一小片塗上步驟5的醬料,然後試吃看看鹹度,太鹹可再加點糖或蔥段調整鹹度。
2.韓式泡菜內有一種調料~蝦醬,因為取得比較不易,所以我就省略沒加了,有買到的人就可斟酌加些。
3.泡菜的發酵熟成,取決於溫度高低,溫度越高發酵熟成越快,溫度越低發酵熟成越慢,所以也可依個人想要的發酵程度快慢,放室溫或冷藏,不過第三天過後,還是放冰箱比較保險^^

2.1 萬 瀏覽
avatar
蔡小咪 218 食譜 898 粉絲

喜歡窩廚房,喜歡料理,喜歡學習,更喜歡與大家互相交流廚藝^^

繼續閱讀

也可以試試看

留言

共 7 則
default avatar

  • Chanel
    Chanel

    請問一大匙的量是15克嗎?

  • 王心宜
    王心宜

    請問做好的口感是脆的嗎?冰久了會變軟嗎?

    剛做好的泡菜是脆的,會隨著時間浸漬放越久泡菜越軟透,口感也會越酸。

  • 黃心恬
    黃心恬

    請問魚露您是買哪一種的

    我是用韓國魚露,但韓國魚露比較不好買到,所以只要市售的任何一款魚露都均可。

猜你可能會喜歡

大家都在查

番茄炒蛋 南瓜 地瓜 豆腐 香菇雞湯 炒飯 櫛瓜 茄子 瓜仔肉 粽子 高麗菜 麻婆豆腐 餅乾 雞蛋豆腐 四季豆 台式泡菜 竹筍 蒸蛋 菠菜 雞胸肉 金針菇 雞肉 涼拌小黃瓜 娃娃菜 鮭魚 家常菜 炒麵 糖葫蘆 早餐 白菜滷 排骨 馬鈴薯 義大利麵 三杯雞 蕃茄燉牛肉 高麗菜飯 湯麵 玉米濃湯 花椰菜 糖醋排骨 打拋豬 馬鈴薯燉肉 滷肉 酸辣湯 雞湯 番茄 杏鮑菇 低脂高蛋白 小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