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網友都在使用的愛料理 APP!

開啟手機相機掃描 QR Code,

探索 290,000+ 道食譜,收藏喜愛料理更方便!

愛料理 APP QR Code
Gourmet@美食家
161 食譜 4,491 粉絲

芋圓與番薯圓(簡易上手)

芋圓與番薯圓(簡易上手)

描述

圓類是台灣人很喜歡的好味道,夏日的刨冰與豆花,冬天的花生湯與燒仙草,都少不了它的點綴。自己動手、亦可親子同樂,蕃薯圓與芋圓,品嚐自己的手藝!

玩味生活樂無限:
http://www.facebook.com/tonylikescooking

份量

8 人份

時間

60 分鐘

食材

步驟

  • 將番薯與芋頭削皮切塊(若怕芋頭表面的黏液讓手過敏,建議戴手套)
再將兩者放入電鍋蒸熟

    將番薯與芋頭削皮切塊(若怕芋頭表面的黏液讓手過敏,建議戴手套) 再將兩者放入電鍋蒸熟

  • 蕃薯纖維較細,非常容易熟透;芋頭則需要比較多的時間。蒸完取出後可以稍微把多餘的水瀝掉,再用木湯匙搗成泥(手邊方便的器具即可)若覺得不好壓泥,可再回去蒸,若芋頭帶有些顆粒,我覺得更有口感,依個人喜好決定。

    蕃薯纖維較細,非常容易熟透;芋頭則需要比較多的時間。蒸完取出後可以稍微把多餘的水瀝掉,再用木湯匙搗成泥(手邊方便的器具即可)若覺得不好壓泥,可再回去蒸,若芋頭帶有些顆粒,我覺得更有口感,依個人喜好決定。

  • 細砂糖先拌入泥中,在有熱度時可以快速融入(糖量可斟酌,若在此不想加入太多糖,後面還可以補救)

    細砂糖先拌入泥中,在有熱度時可以快速融入(糖量可斟酌,若在此不想加入太多糖,後面還可以補救)

  • *將地瓜粉拌入。原則上粉與泥的比例可以在1:2.5-1:4之間。這個範圍很廣,因為蕃薯泥或芋泥的含水量不同、大家喜歡的口感也不一,所以需要做調整。

建議:100g的地瓜粉先混入250g的蕃薯泥(1:2.5)若覺得不夠,以25g-30g為單位再加粉,何謂完成的粉團,均勻不沾黏、用手可拾起即成功。

    *將地瓜粉拌入。原則上粉與泥的比例可以在1:2.5-1:4之間。這個範圍很廣,因為蕃薯泥或芋泥的含水量不同、大家喜歡的口感也不一,所以需要做調整。 建議:100g的地瓜粉先混入250g的蕃薯泥(1:2.5)若覺得不夠,以25g-30g為單位再加粉,何謂完成的粉團,均勻不沾黏、用手可拾起即成功。

  • 將蕃薯圓與芋圓切割成想要的形狀,可沾些太白粉在手方便操作,為了防止圓與圓之間沾黏,切割完的蕃薯與芋圓可裹上薄薄的太白粉,保存則裝袋放入冷凍。要吃時,水煮滾時放入蕃薯與芋圓,等水再滾時,圓浮起,即可撈出。

    將蕃薯圓與芋圓切割成想要的形狀,可沾些太白粉在手方便操作,為了防止圓與圓之間沾黏,切割完的蕃薯與芋圓可裹上薄薄的太白粉,保存則裝袋放入冷凍。要吃時,水煮滾時放入蕃薯與芋圓,等水再滾時,圓浮起,即可撈出。

  • 煮好的蕃薯與芋圓可以浸一下冰水,去黏液還可以增加Q彈口感。煮完的圓類可以先試吃,若覺得不夠甜,有兩種做法,第一,撈起圓類瀝水後,倒入細砂糖再次融入圓中;第二,搭配的甜湯夠甜即可,不用額外再加糖。

    煮好的蕃薯與芋圓可以浸一下冰水,去黏液還可以增加Q彈口感。煮完的圓類可以先試吃,若覺得不夠甜,有兩種做法,第一,撈起圓類瀝水後,倒入細砂糖再次融入圓中;第二,搭配的甜湯夠甜即可,不用額外再加糖。

  • 自製的蕃薯圓與芋圓非常的輕透可口,保有些顆粒的芋圓就如圖,口感更有變化,但想要純粹綿密口感的人,記得蒸透及搗細!

    自製的蕃薯圓與芋圓非常的輕透可口,保有些顆粒的芋圓就如圖,口感更有變化,但想要純粹綿密口感的人,記得蒸透及搗細!

小撇步

步驟4:再次提醒地瓜粉的多寡可調整,這上手食譜著重在方便與自製的樂趣,粉團以好操作為主,地瓜粉加入泥時切記拌勻,覺得粉團過濕,再加地瓜粉,別沒拌勻就亂倒。原則上成團後就可以停止別加,不用太注重一定要多少比例。

蕃薯與芋頭的重量本來就沒有一定,所以可以參考我的建議與原則👍

37.4 萬 瀏覽
avatar
Gourmet@美食家 161 食譜 4,491 粉絲

玩味生活是種態度,喜歡手作、喜歡美食,歡迎加入我的園地☺️ www.facebook.com/tonylikescooking

繼續閱讀

也可以試試看

留言

共 4 則
default avatar

  • Pin
    Pin

    請問你做好的地瓜圓吃起來會有纖維嗎?想請問有特別挑什麼地瓜做嗎

    這跟搗成泥的細緻度有關係,打比較細就不會有纖維感,地瓜的選擇都可以的!

  • 想請教 如果煮的時候有浮起來,但撈起放一下子後,芯其實還白白的,這樣是沒熟嗎?如果已起鍋了,還有方法補救嗎? 謝謝!

    芯還是白的部分,若咬開有結塊,那代表還沒熟透。直接放回滾水煮,或再加蓋續悶都是不錯的解決辦法。一般建議在熄火前可以先取一個嚐嚐看,避免沒熟👍

  • 郭藝錚
    郭藝錚

    有塑型的秘訣分享嗎

    不會沾黏,用手就很方便✌️

猜你可能會喜歡

大家都在查

番茄炒蛋 豆腐 菠菜 高麗菜 粽子 排骨 三杯雞 炒麵 馬鈴薯 番茄 炒飯 糖葫蘆 湯麵 四季豆 高麗菜飯 糖醋排骨 鮭魚 涼拌小黃瓜 雞肉 雞胸肉 家常菜 酸辣湯 玉米濃湯 杏鮑菇 滷肉 義大利麵 娃娃菜 櫛瓜 雞蛋豆腐 金針菇 打拋豬 竹筍 小黃瓜 台式泡菜 早餐 香菇雞湯 雞湯 餅乾 麻婆豆腐 南瓜 馬鈴薯燉肉 蒸蛋 瓜仔肉 低脂高蛋白 蕃茄燉牛肉 白菜滷 茄子 花椰菜 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