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桃葉客家菜包

描述
客家菜包是客家人的傳統米食點心,清明節必備的飲食,因為造型像關小豬的籠子,又稱為豬籠粄,我是客家媳婦,以前都是婆婆作給我吃,現在他年紀大了,換我學習作給她吃,也不會手藝失傳,加上用月桃葉去蒸,那氣味真的是無法形容的香。
份量
時間
食材
步驟
-
將水、糯米粉、中筋粉、在來米粉、油到入麵包機裡攪拌10分左右成團,先按暫停,用手搓4、5個麵片﹝粄母﹞,放入水裡煮至浮起
-
將煮好的麵片﹝粄母﹞放入麵包機裡,按下啟動續打至行程結束
-
行程結束在麵包機裡呈現軟狀,取出揉成長條型,天氣乾燥時可先蓋上塑膠袋保濕,表面才不會乾燥,要操作時再切割成一個劑子
-
月桃葉先洗淨燙過熱水晾乾
-
頭尾剪掉,剪成適合大小備用
-
乾蘿蔔絲泡水洗淨將水擠乾切細,生蘿蔔刨絲將水分擠出,香菇蝦米泡水擠乾切細,青蔥切細,用豬油先爆香蝦米蝦皮香菇青蔥,加入乾濕蘿蔔絲拌炒,最後加入醬油香油鹽胡椒粉調味放涼備用
-
這是炒好的內餡,這個內餡很好發揮,加入麵粉下去煎就是好吃的蘿蔔絲餅,也可以包成包子、水煎包都很好吃喔!
-
將切割好的劑子放在手上雙手搓圓
-
搓好用手把它壓扁
-
壓好放在手上用大拇指壓住,再用另一隻手指將邊緣推開成中厚邊薄
-
推成這樣的大小,可以手沾油操作比較不會黏手,蒸好也不會黏在一起
-
將內餡包入合起,收口朝下,用雙手搓成橄欖型再表面抓一凸背脊,我比較懶,直接攏合塑型
-
塑完型放在沾油的月桃葉上,傳統客家菜包是白胖型,這是我自創的苗條型,呵,自己尬意就好
-
包好放入蒸籠,水滾轉中小火蒸15分鐘就好了
小撇步
加入煮好的麵片主要是增加黏性跟彈性
加中筋粉是因為單獨用糯米粉太軟,只加在來米粉又不夠Q
喜歡吃甜皮的可加些糖在麵糰裡
這個麵團分量大約可作15-17個,因為我比較懶沒磅過劑子的重量,都是大約切割,手作就是這樣才有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