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味香菇肉羹

描述
每次趕夜車回鄉,總要睡到日上三竿,小孩們都期待著隔天早餐桌上會有想念的滋味--香菇肉羮和金鉤蝦炒黃麵。
雖然婆婆透早就煮好,廚房空氣中卻仍瀰漫著香菇、扁魚的濃郁香氣。大塊埔里黑菇和入味的腰內肉,有婆婆大鍋大灶的豪氣,甘甜滑潤的湯頭,讓人忍不住一碗再一碗......。
這......應該就是所謂媽媽的味道了!
份量
時間
食材
步驟
-
豬肉切1公分寬條狀,加入拍碎的蒜頭、醬油(約120g) 、烏醋(約40g) 、香油(約15g) 、二砂(約1匙)、白胡椒粉(約1匙)放冰箱醃一晚(或至少1小時)。
-
-
-
醃過的肉絲挑出蒜末,一條條下鍋煮熟(中火約5-8分鐘)。
-
加入調味料(醬油冰糖胡椒粉,視口味增減)略煮,加入太白粉水勾芡,起鍋前記得再加些烏醋提味。
小撇步
1.竹筍絲要煮到不咬嘴,急不得。
2.阿基師教過,豬肉順紋拉薄片,逆紋切粗條,口感較好。
3.扁魚、香菇要油炸過後才會香。
4.婆婆不用量匙,所有用量都憑經驗(台語叫:量其約,所以作法中括弧裡的量是參考值),但要強調這鍋完全不下鹽的羮湯,又下了兩次(醃料、湯頭各下一次)糖,醬油是少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