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網友都在使用的愛料理 APP!

開啟手機相機掃描 QR Code,

探索 290,000+ 道食譜,收藏喜愛料理更方便!

愛料理 APP QR Code
Ryan Ma
4 食譜 25 粉絲

Q彈粉角-綠豆湯跟剉冰的好夥伴

Q彈粉角-綠豆湯跟剉冰的好夥伴

描述

分別用了雜貨店地瓜粉跟超商包木薯粉製作粉角比較差異。

151 說讚 1 一起做

份量

4 人份

時間

60 分鐘

食材

步驟

  • 地瓜粉/木薯粉,摸起來是有顆粒,粗粗的;太白粉摸起來類似麵粉那樣滑滑的。
先用快煮壺燒水,地瓜粉先加入70g左右,再加入燒開的水約70g。
用筷子尾端第一次攪拌均勻,這時粉糰還是太稀,就再加入剩餘的地瓜粉1/3,重複這個步驟幾次,直到粉糰濃稠度最硬接近紙黏土,最稀就像白膠,依個人習慣就可以。

    地瓜粉/木薯粉,摸起來是有顆粒,粗粗的;太白粉摸起來類似麵粉那樣滑滑的。 先用快煮壺燒水,地瓜粉先加入70g左右,再加入燒開的水約70g。 用筷子尾端第一次攪拌均勻,這時粉糰還是太稀,就再加入剩餘的地瓜粉1/3,重複這個步驟幾次,直到粉糰濃稠度最硬接近紙黏土,最稀就像白膠,依個人習慣就可以。

  • 開始煮水。
再來是重點:
不論你揉出的粉糰是硬的或軟的,不要想用切成棋盤型的小粉糰方便丟下鍋煮。因為用切的會黏在刀上;切完後一會小粉糰還是又黏在一起了。

    開始煮水。 再來是重點: 不論你揉出的粉糰是硬的或軟的,不要想用切成棋盤型的小粉糰方便丟下鍋煮。因為用切的會黏在刀上;切完後一會小粉糰還是又黏在一起了。

  • 我的建議是將粉糰捧在手上,用捏的!捏小球丟下滾水鍋中,也不用刻意修整小麵糰,只要是一小坨就可以丟下鍋了。
大小坨,就依自己的喜好吧。就是不要太厚(大小坨的厚度都不要超過一公分比較適當)。
照片是我用超商量販木薯粉做,用捏的就直接下鍋的樣子。

    我的建議是將粉糰捧在手上,用捏的!捏小球丟下滾水鍋中,也不用刻意修整小麵糰,只要是一小坨就可以丟下鍋了。 大小坨,就依自己的喜好吧。就是不要太厚(大小坨的厚度都不要超過一公分比較適當)。 照片是我用超商量販木薯粉做,用捏的就直接下鍋的樣子。

  • 蓋上鍋蓋中大火滾水煮五分鐘,再轉小火煮五分鐘。
關火再燜10分鐘,就可打開鍋蓋。這時的粉角應該是中間白四周透明的。再燜久一點就會是整顆透明的。這可依個人喜好。
煮好的粉角將熱水瀝掉,粉角倒入冷水中降溫,直到粉角變成常溫。

    蓋上鍋蓋中大火滾水煮五分鐘,再轉小火煮五分鐘。 關火再燜10分鐘,就可打開鍋蓋。這時的粉角應該是中間白四周透明的。再燜久一點就會是整顆透明的。這可依個人喜好。 煮好的粉角將熱水瀝掉,粉角倒入冷水中降溫,直到粉角變成常溫。

  • 左邊是雜貨店地瓜粉的粉角成品,右邊是超商量販木薯粉做成的粉角,作法步驟都一樣。
不論哪種粉做成的粉角都很Q彈的!
左邊的粉角中間呈白色,咬起來硬中帶Q,薯粉味道較濃;右邊全透的粉角就是整個Q,薯粉味道比較淡。

    左邊是雜貨店地瓜粉的粉角成品,右邊是超商量販木薯粉做成的粉角,作法步驟都一樣。 不論哪種粉做成的粉角都很Q彈的! 左邊的粉角中間呈白色,咬起來硬中帶Q,薯粉味道較濃;右邊全透的粉角就是整個Q,薯粉味道比較淡。

  • 1、降溫後的粉角,泡水存放,儘早吃完。不論是放冰水或冷水,粉角還是會稍微黏在一起喔,攪拌一下就可以分開。 沒防水更容易黏住;冰久了就變硬不好吃了。 2、如果要吃甜甜的粉角,就是揉麵糰的清水改成黑糖水。

小撇步

已經盡量寫清楚每個小細節了,希望大家都能一次成功。

9.5 萬 瀏覽
avatar
Ryan Ma 4 食譜 25 粉絲

天生就愛下廚,自己沒有很愛吃,愛看人家開心的吃!

繼續閱讀

也可以試試看

有 1 個一起做

留言

default avatar

猜你可能會喜歡

大家都在查

雞肉 茄子 蒸蛋 番茄 香菇雞湯 低脂高蛋白 雞胸肉 番茄炒蛋 雞蛋豆腐 瓜仔肉 義大利麵 炒飯 竹筍 鮭魚 櫛瓜 湯麵 麻婆豆腐 糖醋排骨 馬鈴薯燉肉 杏鮑菇 酸辣湯 白菜滷 粽子 蕃茄燉牛肉 南瓜 家常菜 早餐 三杯雞 雞湯 小黃瓜 地瓜 娃娃菜 排骨 馬鈴薯 豆腐 打拋豬 高麗菜 玉米濃湯 炒麵 高麗菜飯 菠菜 糖葫蘆 餅乾 台式泡菜 花椰菜 滷肉 金針菇 四季豆 涼拌小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