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鮑菇咖哩餃

描述
咖哩餃是現在難得看到販售的中式點心。自己動手來煮喜愛的內餡口味,包上酥鬆的咖哩外皮,就可以享用這令人食指大動的美味。
將食材中的咖哩塊及奶油,以咖哩粉及植物油替代,就可以是純素的口味。
熱量
食材
步驟
-
[杏鮑菇咖哩內餡 : 用量約400g, 25g*16] 咖哩內餡可事先煮好冷藏備用,會更入味。
-
-
鍋子入二大匙油熱後,炒香洋蔥,加入杏鮑菇炒軟,再加入馬鈴薯及紅蘿蔔拌勻略炒。 加入淹過食材的水,大火煮開後,轉小火蓋鍋蓋悶煮10分鐘至食材熟軟。
-
關火拌入二塊市售咖哩塊,拌勻後再開中小火煮至濃稠收汁。 放涼後可冷藏備用。 包餡前拌入麵包粉,可吸收湯汁,利於包製。
-
[油皮 : 約25g*16] 奶油回溫放軟。 將油皮所有材料放進盆裡,直接用手混合拌勻。水先保留10cc視麵糰乾溼程度添加調整。 拌勻後搓揉成糰,包上保鮮膜或加蓋,鬆弛30分鐘。
-
[油酥 : 約15g*16] 奶油回溫放軟、低筋麵粉與咖哩粉過篩。 將油皮所有材料放進盆裡,直接用手混合均勻成糰。 若未直接進行後續步驟,可包上保鮮膜或加蓋,放置冰箱冷藏備用。
-
將油皮與油酥各均分為16等分,捏滾成圓形,約各為25g與15g。 將油皮壓扁,包入油酥,用手心滾圓。覆蓋保鮮膜。
-
包好、滾圓的麵糰,用手略為壓扁,再以擀麵棍擀成長橢圓形薄片,自短邊捲起,收口朝下。 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鐘。
-
麵糰轉90度,擀成長形薄片,翻面後,自短邊捲起,收口朝下。 蓋上保鮮膜鬆弛15分鐘。
-
鬆弛好的麵糰,收口朝上,用大拇指自中間壓下,二邊麵糰往中間折捏壓扁。 擀成約12cm圓扁狀,翻面(光滑面朝外)包入25g內餡。內餡記得提前拌入麵包粉。 對折成半圓形,將半圓形邊緣壓緊壓平約1cm寬,會比較好折花邊。取麵皮一角往內折,每一步驟都壓緊壓平再續折。
-
表面塗上全蛋液,撒上黑芝麻裝飾。 放入已預熱180度C的烤箱中層,烘烤18-20分鐘,至表面金黃。 完成後趁熱食用較為酥脆,放涼後應密封保存。放置一段時間麵皮會回軟,食用前可再回溫加熱。
小撇步
1. 製作過程中,油皮油酥要避免乾燥,以免擀製時不易操作而容易破皮,而使成品的酥皮失去層次感。可隨時覆蓋保鮮膜保濕,並避免直接面對風口。
2. 咖哩餡可依喜好調整食材。使用市售咖哩塊較為便利,若以咖哩粉製作,建議加入約7g的玉米粉勾芡,另外再加適量的鹽、糖調味。
3. 無鹽奶油可用無水奶油、豬油或植物油替代。無水奶油製作的成品較為酥脆、豬油香氣較濃、植物油則可依喜好自行選用玄米油、橄欖油等油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