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小吊梨湯

描述
在北京如此氣候分明的地方,梨湯便是入秋後的首選。梨性寒,但在煮成湯後能使其寒性降低,梨湯更有清咽潤喉、化痰潤肺的功效。
過去的老北京人都是用一種吊壺裝梨湯,因此得名「小吊梨湯」。在以前的北京,大街小巷都有小吊梨湯的蹤影,不過現在人的口味改變,小吊梨湯也不那麼容易尋得了,好在材料方便尋得,只需要多點耐心就能喝到。
上網找了很多種作法後統整出來了這個,歡迎大家一起品嘗這種入秋後的微甜湯品。
份量
時間
步驟
-
白木耳冷水泡發後去除根部黃色的部分,切或撕成小塊備用,途中需換一到二次水。 Tips:細碎的銀耳容易煮出膠質,梨湯會更加滑順。
-
梨子有兩種處理方法: 1.連皮一起去核切小塊。 2.先削皮後切小塊,皮必須留著。 Tips:梨湯那淡淡的褐色是因為梨皮,所以千萬不能丟!也因為要用到梨皮,所以要記得洗乾淨。
-
白木耳放入鍋中加入冷水後大火煮至水滾,然後轉小火煮10分鐘。
-
-
待湯汁色澤呈黃褐色,有些濃稠滑順感時即可關火。 裡面的料都是可以吃的,端看個人意願。
小撇步
1.什麼梨子都能用,只是雪花梨汁多、煮出來的味道比較正統,話雖如此其實我煮了這麼多次用的都不是雪花梨。
2.基本上,梨子與水的比例為1:2,湊不齊500g也無妨,只需要照比例就行。
3.梨湯是液體,只是偏濃稠,千萬別煮得像是梨子銀耳羹一樣黏糊糊的。
4.有人覺得話梅的酸甜味是點睛之筆,不過因為手邊都沒有話梅也沒特別想試味道所以沒放過。
5.建議將水過濾後再使用,才不會影響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