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菜包

描述
這菜包是在美國嘴饞時,自己捏幾個來解饞(在臺灣當然出門買就好)。做法很簡單,材料也蠻容易取得,我一口氣做了十幾個放冰庫,想吃的時候就蒸兩個當早餐或點心,方便得很。
份量
時間
食材
步驟
-
先來處理蘿蔔 把白蘿蔔削皮切薄片,三四片疊在一起,盡量切成細絲;起一個熱鍋,把切絲的蘿蔔下鍋乾炒約三五分鐘,起鍋之後放旁邊涼透
-
涼透之後用手將蘿蔔絲的水分擠壓出來,一旁備用
-
豬五花與大蒜放一起,拿個厚刀將之剁成絞肉
-
豬五花與大蒜放一起,拿個厚刀將之剁成絞肉
-
乾香菇與蝦米一起用熱水泡開,切成小丁 (蝦米泡過熱水比較不會腥)
-
豬肉下鍋,中小火翻炒至表面變色,炸出豬油的程度
-
撒入香菇丁與蝦米,同時加入調味料,繼續翻炒兩三分鐘入味
-
加入蘿蔔絲,拌炒均勻,試試味道;餡料要稍微鹹一點,與粿皮一起吃味道才會剛好
-
餡料炒到湯汁收乾之後熄火,平舖盤中冷卻
-
等待餡料冷卻的同時,來做粿皮 把粉類加入大碗中,一邊倒入熱水邊攪拌
-
揉到粿皮可以像這樣成糰的時候,燒一鍋熱水,捏兩小塊粿皮下鍋,煮到浮起來,再將粿皮加回麵糰中
-
這個動作叫做"粿母",糯米粉製品都要經過這一道工續,才會軟Q融合
-
邊揉捏邊加水,直到糯米糰有點黏手又不會太黏的程度就可以了
-
這樣的份量可以做成十到十二個,看你喜歡吃多大個菜包,要先平均分好重量,蒸的時候才會一樣熟
-
拿一個米糰,用手掌壓平 (其他還沒用到的用濕布蓋著,以免表皮乾燥)
-
手掌做成一個碗狀,然後盡你所能地塞入餡料
-
糯米皮跟麵皮不一樣,沒有筋性所以很好捏,只要把開口收緊就成了
-
表皮捏出一道摺痕,就是傳統客家菜包的樣子
-
捏好的菜包在表面刷上一層油,以免表皮乾燥
-
烤盤底部灑點糯米粉,拿去冰庫冷凍,凍硬了之後放入樂扣袋,冷凍保存一個月沒問題
-
忙了一個下午,晚餐就吃菜包吧。 拿出之前剩下的粽葉,墊在菜包底下,蒸籠蓋好
-
蒸鍋水先煮沸,再將蒸籠上鍋。我這個菜包蠻大顆,大火蒸了約十五分鐘才熟透,如果有冷凍過要再加五分鐘;如果不是竹蒸籠,中間要掀蓋一次透透氣,以免糯米皮蒸太飽了又塌掉表皮會醜醜不好看
-
在美國也能吃到現蒸菜包,很幸福的。
-
料好實在,Q軟鹹香,一解我的鄉愁與食慾。 (好了什麼一次吃三個也太多這種話我不想聽)
小撇步
沒有粽葉的話用烘培紙剪小塊也可。
更多食譜,請來:https://cake0885.blogspot.com/
臉書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cake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