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網友都在使用的愛料理 APP!

開啟手機相機掃描 QR Code,

探索 290,000+ 道食譜,收藏喜愛料理更方便!

愛料理 APP QR Code
Essa Tsai
1 食譜 2 粉絲

慵懶媽咪的牛肉蛋炒飯(2y)

慵懶媽咪的牛肉蛋炒飯(2y)

描述

只有一大一小的午餐常常苦惱吃什麼,利用隨時都能取得的白飯,隨性炒炒就好~
備料不辛苦,料理也快速~只要小孩吃的好吃的健康有吃飽~媽咪才算是通過一次寶寶午餐的考驗啊!

93 說讚

份量

2 人份

時間

5 分鐘

食材

配料

步驟

  • 準備材料:
這次我使用的是從好市多買的無骨牛小排;可前一晚退冰或是微波退冰,
切絲可於任何時候切,好切就好;

只要下鍋前一定要是退冰狀態。

因為炒飯需要一氣呵成,所以請先看完所有步驟做好備料,才開始開火!

    準備材料: 這次我使用的是從好市多買的無骨牛小排;可前一晚退冰或是微波退冰, 切絲可於任何時候切,好切就好; 只要下鍋前一定要是退冰狀態。 因為炒飯需要一氣呵成,所以請先看完所有步驟做好備料,才開始開火!

  • 肉可以依照喜愛隨意切,不用侷限肉絲
若想訓練寶寶咀嚼,也可以稍微大塊一點

    肉可以依照喜愛隨意切,不用侷限肉絲 若想訓練寶寶咀嚼,也可以稍微大塊一點

  • 白飯的處理有分乾濕兩種:
若是剛煮好的白飯,或是冰了一晚也是很黏的話,可加入蛋黃一顆,拌勻後備用

如果是正常隔夜飯加蛋黃,炒飯完成後會偏乾硬一點,我比較不愛

    白飯的處理有分乾濕兩種: 若是剛煮好的白飯,或是冰了一晚也是很黏的話,可加入蛋黃一顆,拌勻後備用 如果是正常隔夜飯加蛋黃,炒飯完成後會偏乾硬一點,我比較不愛

  • 先把蛋炒半熟盛起備用
技巧在於鍋要夠熱油要夠多,蛋下去的瞬間才會澎,炒起來的量看起來會比較多一點點

    先把蛋炒半熟盛起備用 技巧在於鍋要夠熱油要夠多,蛋下去的瞬間才會澎,炒起來的量看起來會比較多一點點

  • 炒好蛋的熱鍋再加一點點油,
下蔥花、蒜末、白飯或是伴好蛋黃的飯
全部直接不用刻意照順序下鍋,然後快速拌炒,不然蔥花跟蒜末若先炒很容易焦掉

    炒好蛋的熱鍋再加一點點油, 下花、末、白飯或是伴好蛋黃的飯 全部直接不用刻意照順序下鍋,然後快速拌炒,不然花跟末若先炒很容易焦掉

  • 只要等到飯全部都翻炒過一遍,直接下肉一起拌炒

    只要等到飯全部都翻炒過一遍,直接下肉一起拌炒

  • 加調味料

我習慣先把醬油,胡椒攪和在一起,方便拌炒胡椒不結塊,反正結果味道差不多
我沒有額外加鹽巴,因為不喜歡小孩吃重口味,不然以一般成人來說,還是需要多加很多醬油跟鹽

(如果煮成人口味,醬油的增加會怕醬油死鹹,這時可以加一點糖在裡面,米酒也是)

    加調味料 我習慣先把醬油,胡椒攪和在一起,方便拌炒胡椒不結塊,反正結果味道差不多 我沒有額外加鹽巴,因為不喜歡小孩吃重口味,不然以一般成人來說,還是需要多加很多醬油跟鹽 (如果煮成人口味,醬油的增加會怕醬油死鹹,這時可以加一點糖在裡面,米酒也是)

  • 只要肉熟了就要趕快起鍋,牛肉熟過頭就硬了不好吃
鮭魚我會選擇買生魚片專用的部位(因為懶得挑刺)切丁,跟牛肉下鍋的方式一樣,熟了就好,趕快起鍋,不然肉質口感會變硬變乾不好吃

豬肉則不一樣,我會事先絞肉伴好蛋白炒半熟

    只要肉熟了就要趕快起鍋,牛肉熟過頭就硬了不好吃 鮭魚我會選擇買生魚片專用的部位(因為懶得挑刺)切丁,跟牛肉下鍋的方式一樣,熟了就好,趕快起鍋,不然肉質口感會變硬變乾不好吃 豬肉則不一樣,我會事先絞肉伴好蛋白炒半熟

  • 其實拌炒時間真的很短,而且不能耽誤,不然炒飯會越炒越乾

因為是幼童了,可以加入紅蘿蔔,高麗菜切絲或丁,增加口感,若怕小孩挑食要絞碎也可以,根莖類建議先炒熟備用跟肉類一起下鍋
葉菜類可選白菜跟菠菜切碎跟白飯一起下鍋,最後再下肉類

如果想改變口味,醬油可以改成沙茶醬、咖喱醬⋯⋯

    其實拌炒時間真的很短,而且不能耽誤,不然炒飯會越炒越乾 因為是幼童了,可以加入紅蘿蔔高麗菜切絲或丁,增加口感,若怕小孩挑食要絞碎也可以,根莖類建議先炒熟備用跟肉類一起下鍋 葉菜類可選白菜跟菠菜切碎跟白飯一起下鍋,最後再下肉類 如果想改變口味,醬油可以改成沙茶醬、咖喱醬⋯⋯

小撇步

豬肉可使用豬絞肉,絞一到兩次都可,不過豬絞肉我會用半顆蛋白伴在一起,事先單獨炒半熟,不然直接下鍋絞肉都會結成塊⋯

成人版起鍋前可以添加香油、額外再灑一點新鮮蔥花增加香氣

7,661 瀏覽
avatar
Essa Tsai 1 食譜 2 粉絲

繼續閱讀

也可以試試看

一起做

一起做,上傳照片鼓勵作者

留言

default avatar

猜你可能會喜歡

大家都在查

菠菜 南瓜 香菇雞湯 茄子 高麗菜飯 馬鈴薯燉肉 瓜仔肉 糖葫蘆 麻婆豆腐 竹筍 家常菜 小黃瓜 粽子 杏鮑菇 義大利麵 三杯雞 娃娃菜 白菜滷 湯麵 酸辣湯 炒麵 打拋豬 低脂高蛋白 四季豆 蕃茄燉牛肉 地瓜 番茄 台式泡菜 蒸蛋 豆腐 排骨 雞蛋豆腐 涼拌小黃瓜 雞肉 雞湯 滷肉 雞胸肉 炒飯 玉米濃湯 高麗菜 鮭魚 櫛瓜 餅乾 早餐 金針菇 馬鈴薯 糖醋排骨 花椰菜 番茄炒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