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到「無肉不歡」的程度,但若是一盤炸雞與炒菠菜放在眼前要我做出選擇,無疑會是炸雞會勝出。畢竟對現代人而言,即使願意下廚做菜,但做到像我們的長輩那般殺雞剖魚親手來的人太少了。從超級市場買來一份份裝好的雞腿並不會讓心中盪起罪惡感漣漪 - 我是這樣想的,一直到大學三年級的時候,修了一門「環境經濟學」。
上完課才知道,原來生產一公斤牛肉,牛隻至少需要吃下10公斤植物蛋白質,並排放出100公斤的二氧化碳。畜牧業滿足人類口腹之慾的同時,加速惡化了地球環境。(看完讓我一個月吃不下牛排)課堂上教授給我們看的影片中,可愛的雞寶寶們從一出生就被飼養在籠中,為了降低成本,雞隻的成長空間非常擁擠骯髒,就像一出生就被關在僅能轉身、滿是犯人的牢籠中生活。沒有陽光、沒有踏過青草地奔跑、只吃過飼料與抗生素,肉雞大概三十多天就被宰殺了。之前真沒想過方便的食材來源,背後竟有這麼多不堪。而且循環到最後,這些抗生素與不好的添加物,最終會回歸到吃下肚的人類體內。

出社會後,忙碌工作接踵而來,吃飯就是外食與便當打發。直到我結婚,生下孩子,生命的節奏才又慢了下來。當我再次親手為家人烹調料理,食材的來源、成份、營養均衡等,成為母親為了家人健康而努力學習與把關之處。因此這次能參加【蔬食環保新主張 新豬肉隊友招募】開箱體驗很感恩與珍惜,之前我並不知道有這樣健康的產品可以選擇,從中感受到業者愛護地球、珍惜生命的心情。回想起大學課堂中那部影片,有一幕是一位剛吃完大麥克漢堡的先生去捐血,抽出來的血中有許多黏膩脂肪。現在有了新豬肉,不只是茹素的朋友,愛吃肉的人(比方我家)也可以安心,素一下的品嚐美味又健康的新豬肉漢堡了(這一定要灑花啊!)。

事不宜遲,這就來介紹「OmniPork新豬肉 」囉!
這就是新豬肉的包裝,透過網路搜尋 ,還能找到使用新豬肉做菜的店家。

透過官網上的圖片說明,來瞭解新豬肉的特色與成份。

一包新豬肉有230g重,摸起來的手感與豬絞肉同樣帶有黏性(很適合做成肉排或是肉丸子,拍捏一下就成形),味道有股調味過的豆香。裡面白色的結塊我上官網查了一下,原來是固態植物油脂,用來模擬真豬肉的脂肪,讓口感滑潤吃起來更像真的豬肉,讓人覺得製作新豬肉的廠商很用心,而且即使有植物脂肪在,新豬肉也比真豬肉的脂肪要低。

(一)新豬肉原味v.s 加調味
取出新豬肉分成兩小份,有絞肉的黏性,很容易塑型壓成肉排(同理也很容易捏成肉丸子),其中一份加入了鹽、胡椒粉、與醬油。這是一個吃原味和調味的比較。

不論是解凍的速度、或是煎熟的速度都比真正的豬肉快,在顏色上也很相像。

盛盤後就是期待以久的新豬肉品嚐囉!看看盤子上的新豬肉排,若沒有特別說明的話,在視覺上是看不出太大差別的,尤其左邊調味過的那塊,就像真正的豬肉排一樣。

首先登場的測試者是我家的挑嘴王,四歲的大兒子。
他兩邊都吃了好幾口,感想是:「都好吃。」兒子是誠實的,因為不好吃的東西,他會很讓媽媽翻白眼的吐出來。能讓他吃完露出笑容的,就是好吃的食物。

再來是我們家最不挑食的老公。
他的評語是:「如果只吃肉排,會喜歡原味。如果要配飯,喜歡調味過的。」
喜愛肉食的男性表示,他能很明確分別真的豬肉與新豬肉的不同,素食的新豬肉有豆類的味道,調味後的更像肉排一些,胡椒的辛香讓豆類的味道變得不明顯。

最後就是我本人了。
OmniPork新豬肉吃起來有類似肉的口感,曾經吃過的素肉太有嚼感不是很像肉,不過的確可以明顯的分別出真正的豬肉與新豬肉的差異,新豬肉還是有植物,特別是豆類的味道。直接吃我喜歡無調味的,咬嚼感也多汁,不過要配飯的話我會選擇調味過的,調味後還是比較像真的肉,因為會蓋過豆味。
雖然說可以吃出真正豬肉與新豬肉的差別,但對葷食者而言,這個味道我是很能接受的。再考量到新豬肉與真的豬肉相比下熱量低、不含任何激素、且營養豐富,解凍快、也快熟等優點,對忙碌的現代人而言是非常棒的飲食新選擇。想想看,上班前甚至能快速替自己煎份營養滿點又不會造成身體負擔的肉排,或是熬夜的時候做為宵夜都非常棒,不用做成什麼太複雜的料理,簡單壓成型煎個肉排就搞定。不喜歡重口味的人,甚至連調味都不用。

(二)減醣計畫 - 焗烤新豬肉紅醬櫛瓜麵

第一道料理,我想向茹素的朋友們致敬。雖然目前還做不到經常性的素食,但是我想從偶而的「一餐」做起,以此為契機,慢慢發展成「一日」素食。生完兩寶後還有10公斤留在身上,我也想藉著這次新豬肉的活動吃些減醣的素食,看看能不能幫助調整體質。收到新豬肉的產品當晚我量了體重,看看努力十天,到文章上傳的截止日前,能不能瘦一些回來?

使用了櫛瓜條來代替義大利麵,櫛瓜條可以買新鮮的櫛瓜自己刨成條狀,也可以省時間到賣場(我是去好市多)買冷凍的櫛瓜條產品。做成焗烤後在起司與紅醬的調味下,新豬肉吃起來真像是不會膩的豬絞肉呢!製作方法並不難,想要減醣、美味素一下的您請務必試試看。
「焗烤新豬肉紅醬櫛瓜麵」的詳細食譜:https://icook.tw/recipes/341356
(三)中式料理的應用 - 螞蟻上樹

想要做一道新豬肉的中式料理,腦中很自然的就浮現這道全家人都愛吃的下飯菜「螞蟻上樹」,這道菜除了使用新豬肉外,也用了大量的冬粉與蠔油、豆瓣醬等口味較重的調味料,蓋過了新豬肉本身的豆味,吃起來有絞肉的口感+粉絲的QQ咬勁與醬料的香氣,明明是一道全素的料理,卻像在吃真正的豬絞肉製成的螞蟻上樹(粉絲炒肉),沒想到我家無肉不歡的先生,也能以這麼快的速度把素食料理吃個精光。(同理,我想新豬肉做成麻婆豆腐一定也很讚。)
「新豬肉螞蟻上樹」的詳細食譜:https://icook.tw/recipes/341363
(四)中式料理的應用 - 瓜仔肉

思考該做什麼料理,最好簡單,讓大家一看就覺得自己也能做到,然後下廚體驗一下新豬肉的好處。這時候就覺得來道家常菜「瓜仔肉」,跟「螞蟻上樹一樣親民」,作法簡單又不用準備很多材料,而且「瓜仔肉」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用蒸的作法非常適合一鍋兩菜,很省時節能。下班回來用電鍋煮白飯的同時,上面蒸個
瓜仔肉,飯好了、下飯菜也同時完成,真是太美好了。而且瓜仔肉有醃醬瓜甜甜的味道,與新豬肉很合拍。

(看我家一歲的妹妹,自己吃白飯配瓜仔新豬肉多享受。)
「新豬肉瓜仔肉」的詳細食譜:https://icook.tw/recipes/341447
(五)中式麵點 - 小包子

嘗試以中式發麵搭配新豬肉來製作包子,據說包子的流行與三國時期的諸葛孔明大有關係,沒有包餡的稱饅頭,有包餡的就是包子囉!這次和孩子們一起來製作小小的包子,小巧可愛的外型,一歲的女兒也能輕鬆吃下一個了。這次也是按照過去製作肉包的方式來調味,新豬肉的口感與包子吃起來也很搭,不過像燒賣那般,吃起來不是很像肉包,味道比較像是菜包,不過非常可口,也是吃起來不會有肉餡的膩感,卻很有肉餡的口感,一次就可以吃好幾個。
新豬肉小包子詳細食譜:https://icook.tw/recipes/341611

(六)中式麵點 -燒賣

製作成中式麵食,不知道新豬肉的展現如何呢?這次是用熱水製作燙麵,要將新豬肉做成燒賣。加入部分沸水的原理是把麵筋燙熟來減少彈性,做出軟硬適中、有咬勁的麵皮。燒賣在元代就有出現,是中國流傳已久的麵點,以一般調味的量用新豬肉做出來的燒賣,吃起來比較像素食燒賣。因為新豬肉是佔份量比較多的主體,搭配薄薄的麵皮來吃,素食豆類的味道會比較明顯,不過QQ的口感,味道則有點像花素蒸餃,一連吃了好幾個也不會膩。
新豬肉燒賣詳細食譜:https://icook.tw/recipes/341609
(七)西式點心 - 新豬肉蔬菜瑪芬

做了中式麵點,就想試試西式點心,瑪芬的製作方式簡單,不用花很久的時間等待發酵,攪好麵糊、放入內餡就可以烘烤,是正餐之間肚子餓的時候很不錯的點心。這次用新豬肉搭配蔬菜製作了瑪芬,吃起來有玉米的甜香,微鹹的新豬肉和瑪芬的麵體與蔬菜都很搭,吃起來味道均衡,是小孩子也能將蔬菜當點心吃的一道料理。因為放在瑪芬內當其中一種內餡,與包子和燒賣是新豬肉成為主體不太一樣,如果不特別說明,吃的人也會以為自己吃的是用真正豬肉做成的鹹蔬菜瑪芬。

(還以為加入青江菜後四歲兒子會不吃,沒想到他居然大口吃完一整個瑪芬,到了晚上還唸著早上吃的瑪芬超好吃,這太讓人意外了,一定是新豬肉的功勞。)
新豬肉蔬菜瑪芬詳細食譜:https://icook.tw/recipes/341638
這幾天的體驗感想是,在味道上,新豬肉與真正的豬肉還是能吃出其差異,不過在口感與味道上都很近似真豬肉,但是和傳統素料不一樣,對人體健康上的訴求更是大大勝出。而且確實可以透過料理的方式,大大縮減新豬肉與真正豬肉之間的味道差異,有時候甚至感覺不出來自己吃的是素食。
雖然在價格上,新豬肉比真正的豬肉貴,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如果我的年紀是大學生或是剛出社會,並不是長期茹素的朋友,應該是嘗鮮的角度來吃吃看新豬肉。不過現在的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年紀坐三馬上要步入四,這時候的我更重視健康的價值。因為身邊不乏傳出朋友因為高血壓導致心臟出了問題,有位親戚裝了心臟支架、還有位朋友需要等待換心手術,這種晴天霹靂的消息帶來了巨大苦痛。所以有這麼棒的產品,無疑的我會在一星期間,找幾餐用新豬肉來製作美味蔬食,希望家人們可以保持健康。
體驗產品的十天中吃了很多餐素食,也是回應大學時期看完環境經濟學課堂上影片後心內的感傷,如果人們可以透過友善地球的方式來滿足自身的口慾,就會減少物種的犧牲與環境的破壞,就先從自己開始做起,也謝謝新豬肉這個產品帶來的感動與美味體驗。

最後,十天過了,體重真的悄悄瘦了0.7公斤,看到連內臟脂肪(V-fat)都下降了0.5%,這個鼓勵也讓我更有動力在對的方向上,繼續做出飲食習慣的調整與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