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幾盒『中華食品鹽滷系列豆腐』,有鹽滷豆腐和鹽滷油豆腐兩種。

這包裝很貼心,直接分成兩盒,一次使用一盒,剛剛好,更不用老為了只煮一餐或一人份,得開一大盒豆腐,還要擔心剩下的豆腐會壞掉,得快快用完,然後一連兩餐都在吃豆腐。
從冰箱拿出時,不小心掉在地上,嚇得大叫,心想這豆腐肯定碎了,急忙忙打開看,呼,豆腐完好如初~~推測,除了包裝外盒堅硬外,最重要的是包裝內保護豆腐的水。
瞧,『中華食品鹽滷系列豆腐』和包裝間空隙夠大,如此才能有足夠的水保護豆腐~而且讓我這種懶人可以輕鬆的刀子劃開塑膠膜,不用擔心傷到豆腐,其實『中華食品鹽滷系列豆腐』本身開封設計就很不錯,從右下或左下邊角撕開,再沿著四周,就能很輕鬆打開了。

先來看看『鹽滷豆腐』

我就是老派,就愛老派的豆腐那種看似粗曠不羈的模樣,於是我想到了豐川悅司,然後把這鹽滷豆腐放進各種湯汁內,再給他一點時間,讓他慢慢吸收湯汁的美味,最終他粗曠組織裡便會充滿各種美味,像是豐川悅司在和你分享人生哲理那般~~
直接咬下一口!
淡淡的豆香味讓『鹽滷豆腐』更顯滋韻,不論豆香和口感都勝一般板豆腐,並更具風味。
說是用鹽滷製作,卻感受不到任何一絲鹽滷中鎂的苦味~~想及,自己首次用鹽滷製作豆腐的窘況,成品實在苦得不像話,也多虧了這經驗,才讓我體會到原來用鹽滷製作豆腐,更強調技術和經驗的重要,過多鹽滷會讓豆腐變苦,過少豆腐則無法凝固~
測試豆腐好不好吃,除了生食直接吃外,還有就是用簡單的醬汁浸泡後,再來看看他的表現。
「豆子冷豆腐」是我家餐桌夏天最常出現的開胃菜。

簡單的昆布高湯,加了一點醬油和味霖,再把『鹽滷豆腐』放入冰鎮浸泡兩小時以上,就能得到一盤最適合夏季的菜餚。
食譜可參考:https://icook.tw/recipes/387510

經過一晚,『鹽滷豆腐』粗糙的空隙已被鹹香的醬汁滲透,還染成淡淡褐色,一口豆腐、一口白鳳豆,一個綿實、一個鬆綿,讓嘴裡充滿樂趣~
這晚,再用『中華鹽滷豆腐』製作了三款簡單卻能吃出豆腐香的蓋飯。

1) 皮蛋豆腐蓋飯

不同於皮蛋豆腐只是淋上醬油膏,雖說這樣也很好吃,但畢竟是蓋飯,與得維護煮手身分下,在淋醬上稍稍講究了一點。

用了前一道的昆布醬汁,並加入味噌等,讓淋醬更顯層次,只是這回挑選到一顆異常理性的皮蛋,蛋黃完全不走濃稠路線,但還好隊友也吃得津津有味,更讚揚『中華鹽滷豆腐』較嫩豆腐有口感,也較板豆腐細緻,儘管吸飽醬汁,仍帶有豆香氣。
2) 雞蛋豆腐蓋飯
顧名思義,這蓋飯的主角是雞蛋和鹽滷豆腐,當然也要有配色蔬菜,是個營養和口感都滿分的蓋飯。

為凸顯豆腐的口感,以及避免豆腐內的水分於烹調過程,造成菜餚太過濕潤下,得先把『中華鹽滷豆腐』的水分用紙巾稍微吸去一些,再捏碎和其他配菜一起拌炒,最後淋上蛋液,蛋液一變色就能起鍋,成為吸引小人的繽紛蓋飯。
食譜可參考:https://icook.tw/recipes/387501

對於還不懂欣賞豆腐的小人來說,軟軟嫩嫩的豆腐比肉塊好入口,更不會卡牙齒;但對煮手來說,蛋白質滿點最重要。
3) 柴魚豆腐蓋飯
我則為自己弄了一道柴魚豆腐蓋飯。
這道柴魚豆腐可是不簡單,豆腐豆香要有、口感也要有,也就是要夠好吃才行,不好吃就無法製作了,所以我用了『中華鹽滷豆腐』,相信他一定可以完成我的夢幻晚餐的。

首先,用紙巾吸去豆腐的水分,若趕時間就用拿個碗盤壓在豆腐上頭,接著捏碎豆腐,放進鍋子內乾炒,炒至乾乾的像魚鬆、肉鬆那樣,這得費點時間和耐心,再用麻油提香,並且加入醬汁調味,煮到收汁,就可以盛盤了,接著灑上蔥花和柴魚,上桌。

把水分炒乾後的『中華鹽滷豆腐』豆香味更濃郁了,而變得鬆鬆散散的豆腐粒和粒粒分明米飯混拌在一塊,意外的像極是豆腐炒飯,舀起一匙入口,沒有油膩,只有清爽、無負擔。
就當疫苗在體內放肆時,輕發燒下,再利用『中華鹽滷豆腐』煮了一鍋雪見豆腐湯給自己,緩解不適~

向來是大家好朋友的豆腐,不論跟誰一塊,為了團體、為了合群,都會盡情配合,然後失去自我那樣,所以特意挑選了不會讓豆腐失了自我那樣的蘿蔔來煮湯,讓豆腐仍保有黃豆的滋韻,還吸收了蘿蔔的甘甜。
食譜可參考:https://icook.tw/recipes/387500
沒力氣把蘿蔔磨成泥,直接用調理機打到泥狀,加一杯昆布高湯煮至滾後,再放入『中華鹽滷豆腐』、蔬菜等一起下鍋煮至熟,就能上桌了。

『中華鹽滷豆腐』果然感染了蘿蔔泥的水潤,也變得水水潤潤的,口感多了些輕盈,豆香味中也多了甘甜,雖吃得滿頭大汗,但很過癮~